梨城华协系列讲座之子女教育

中秋节刚过,梨城华人协会联合梨城华夏中文学校,紧锣密鼓地开始为大家筹备下一个讲座。讲座的内容是华人父母最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次讲座的嘉宾全部来自梨城。这些父母的孩子们有的马上高中毕业,有的在上大学,或者已经大学毕业。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成功育儿经验,更是对梨城的学区和社区有着深入的了解。

报名顷刻爆满 一座难求

嘉宾(从左到右):刘晓玲,蒋建军,王宏宇,蒋志勇,王莉娥,宋健。感谢他们无私分享。

虽然到场的嘉宾都是牛娃的父母,但是这次讲座的内容并不拘泥在怎样提高孩子学业上的成就, 而是更加关注如何培养一个大写的人。

华协会长刘昕呼吁大家多多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华人凝聚力,言传身教,为我们的孩子树立好榜样。

座无虚席

聚精会神

讲座由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蒋建军老师主持。蒋老师为这次讲座做了大量的准备。

讲座关注的话题从孩子慢慢长大还要不要管和如何管,引申到如何帮助引导孩子的兴趣,怎样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后谈到培养孩子建立终身受益的growth mindset 和 critical thinking。

都知道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难。对于如何和大孩子交流,宏宇有她的经验。她的经验是,要想和孩子有深层的交流,家长自己需要做功课,去了解孩子周围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以及遇到的困难。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孩子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要让孩子觉得他们是被理解的。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蒋志勇分享了他的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他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要多尝试,慢慢长大以后就要根据他们的兴趣与天分帮助孩子做取舍。而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一方面兴趣浓厚或者才能突出,家长要多方面支持孩子。不仅为他们做车夫更要鼓励他们深入探索。他家的老二从一个爱打游戏的懵懂少年成长一个很有潜力的电子工程人才。这其中的经历让人深受启发。

刘晓玲校长不仅培养了了三个优秀的儿女,而且作为中文学校的校长,她见证了很多华人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她认为孩子的教育是指physical,intelectual,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的全面准备。她更是强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要不要做家务这个话题,宋健大哥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他很支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要承担相应的家务。他认为这不仅锻炼的孩子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技能,增强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参与家务的过程会加强孩子对家庭的情感。而与原生家庭深厚的bounding,是孩子走入社会后心底最温暖的动力和奋发的勇气。

三个儿子的妈妈王莉娥曾是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流行病学教授。科学家妈妈说起话来就是有理有据。莉娥强调内因(孩子本身特点)和外因(外部环境影响)的共同作用。她谈到,在送孩子参与各种培训班的时候,父母不能局限于当个车夫,而是应该观察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老师的方法,才能把内因外因完美结合。

大娃家长无私地分享自己育儿道路上的种种体会心得。小娃家长聚精会神,希望自己学到更多经验精髓。确如一位家长所言,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有见地的家长。他们分享的第一手资料,值得学习!三个小时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梨城华人协会是非营利华人社团,致力于服务华人社区,为我们梨城人民的生活添彩,为学业事业助力。类似讲座今后还会不断推出,同时还有很多活动正在筹备中。梨城华人协会邀请您加入,为了社区的发展,贡献您的智慧和力量🌹